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板書設計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板書設計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學習小組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學習小組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4.《曹衝稱象》
第一課時
目標導航
1.認讀本課的13個生字,學寫8個生字。
2.了解曹衝稱象的辦法,並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培養學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動腦筋想辦法的良好習慣,做事時注意采納別人合理的意見。
(一)引思導學
1、創意導學。
同學們,你們見過大象嗎?誰能說一說大象長得什麽樣?(看課件)有沒有見過稱象?(板書:稱象)如果叫你稱象,該怎麽辦?然而大約早在1800年以前的時候,我們聰明的祖先中有一個才7歲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稱象的任務。他的名字叫曹衝。他是三國時代魏國國王曹操的兒子。你們想知道曹衝是怎樣稱象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稱象》。
2、前置學習檢測
(1)看到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什麽?
(2)誰能給大家說一說你知道的曹操和曹衝是什麽樣的人?
(二)感知研學
1、自主閱讀:
(2)、再指名讀課文。注意給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詞卡片,指名讀、齊讀。
(3)、再指名分段讀課文,注意給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師相機板書曹操、官員、曹衝
2、小組合作學習,讀讀生字記記字形,並給它們找找朋友。
3、小組匯報交流,教師點撥指導,讀準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詞卡片,指名讀,齊讀。)
4、整體感知:
你從文中讀懂了什麽?
5、理清脈絡:課文課文總共有幾個段?你認為哪個段是全文的重點段?為什麽?
第二課時
(三)自學檢測
1、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段主要講的是誰?講了他什麽事?(生答)教師簡介曹操,理解“官員”一詞。
(2)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段
(1)看圖說說你看到的這頭大象。
(2)指名讀,思考:這頭大象長得怎麽樣?找一找文中寫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牆,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圖文結合具體認識象高大。
(3)指導再讀描寫大象的句子,讀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覺來?
(4)看到這麽一頭大象,大家心裏會想什麽?官員們表現怎樣?(語句訓練,用“一邊??一邊”說句話。)
(5)官員們想出了幾種辦法稱象呢?這些方法行嗎?(討論)曹操聽了官 員們的議論態度怎麽樣?(理解“直搖頭”)
(6)、朗讀第2、3段,引導讀出疑問、反問的語氣。
過渡:七歲的曹衝,聽了官員們的議論,邊聽邊思考,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想出一個了辦法,引讀:他站出來說??(讀第四段曹衝說的話)
3.剛才一上課時,有的同學就想了解曹衝是怎樣稱象的,現在請大家看第四段,再讀這一段,看看曹衝是怎樣稱象的?
(1).和同桌說說曹衝是怎樣稱象的。
(2).出示課件,看一看曹衝是怎樣稱的。
(3).用上“先??再??然後??”這幾個詞語,在小組內說說曹衝是怎樣稱的,推薦一名最好的給大家說說。
(4). 以小組為單位按曹衝稱象的辦法設計一張稱象流程圖,設計好後到台前展示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衝的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了嗎?學習最後一段。
(四)拓展延伸:
1.曹衝的好辦法是怎樣想出來的?
(五)課後檢測
1. 作業練習。
(1)按課文內容填空。
先把大象趕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麵在船身上( )。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然後把船上的石頭搬下來()。(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讀一讀,比一比哪個句子好,好在哪裏?
(A)曹操聽了搖搖頭。(B)曹操的兒子曹衝七歲。
曹操聽了直搖頭。 曹操的兒子曹衝才七歲。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學
1.通過學習這個小故事,你有什麽收獲?
2.如果你當時在場,你會有哪些好辦法稱這頭大象?
5《紅馬的故事》教案
教學目標:
1、 學會10個生字,會認9個生字(其中待為多音字)。結合上下文或運用工具書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詞語。
2、 正確流利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 初步了解冒號的一般用法。
4、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在學習、生活中隻有善於思考、勤於觀察、大膽想象、勇於創新,才能體驗嚐試後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識字和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 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樂,初步了解冒號的一般用法。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1-3自然段,學習生字:故、事、級、粉、板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六課《紅馬的故事》誰來讀一讀課題?點讀、齊讀
板書課題,學習生字“故、事”書寫,事的筆畫。
二、 預習交流(15分鍾)
師: 昨天大家已經預習了,都讀了幾遍課文了,也都認讀了字詞了,那老師再給你一個時間大家再去把課文讀一讀,準備準備,我們來交流一下我們的預習收獲。老師想聽你們讀課文,聽你們怎麽教大家字詞。(預習準備:我會認會寫,自己學習字詞,在家勾畫勾畫,你要囑咐大家哪些字音、哪些字形,教一教大家。我會讀會說,提問:為什麽同學們都喜歡美術課啊?老師的畫妙在哪裏啊?規定課文讀幾遍,讀熟,讀流暢,最後一遍讀給家長聽)你們想囑咐同學們什麽字需要注意什麽啊?
我想提醒大家(學生讀字)
教師強調重難點
1、 這篇課文大家都預習了,都讀了幾遍,你們讀懂了什麽啊?你預習有讀這篇課文時,有什麽問題嗎?有什麽不懂的地方嗎?(學生自由講)學生提的問題,老師攏一攏。 什麽收獲,可以跟我們講一講嗎?(學生自由講)
三、 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
師:為什麽我們都那麽喜歡上美術課呢?老師的畫畫得很妙,畫得非常好,那好在哪裏呢?讓我們一起讀讀第1-3自然段。
2、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找。
師:老師的畫畫得怎麽妙?為什麽我們都這麽喜歡上她的課?他的畫到底畫得有多好啊?大家先自學,先去找一找關鍵的詞句。學生尋找圈畫,
3、 小組交流:同學們為什麽這麽喜歡上美術課啊?老師的畫畫得有多妙全班交流,小組自由起來說。啊?妙在哪裏啊?小組裏麵讀一讀,說一說,分享一下自己找到的句子。
師:你們本小組還有沒有人補充啊?你們都說得這麽好,小組裏有沒有人願意讀一讀啊?其它組有沒有為他們補充的啊?其它組有沒有也想讀一讀的啊?(評:這一組的同學都在舉手,其他組也要加油啊!)
最佳狀態:
小組全體匯報,我們覺得老師的畫畫得非常的妙,我們是這樣討論的,我先讀一讀“一頭浸在水裏洗澡的牛,尾巴上還停著一隻蒼蠅”老師竟然把尾巴上的蒼蠅都畫出來了,我們覺得???.,我現在想請某某同學來讀一讀。乙:我覺得還有一個地方也很妙???(平時要加大訓練,如果有孩子結結巴巴,師就可以說:你們小組還有誰來為他補充補充的?幫一幫他)
5、 呈現學生說的句群(課件出示)
“一頭侵在水裏洗澡的牛,尾巴上還停著一隻蒼蠅;花瓶裏有三朵百合:一朵盛開,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葉瓣在桌麵上。”
師:哎呀,這真是畫得妙啊,誰來讀一讀啊?
學生讀時,教師推波助瀾:哎呀,這尾巴上還停著一隻蒼蠅,怎麽會畫到尾巴上的蒼蠅去了呢,觀察的多仔細啊!看這百合每一朵都有每一朵的姿態啊!各個時期的百合花的樣子都畫出來了,完全盛開了,還將要盛開,還有的都已經要謝了。6、 比較句子(課件出示,改後的句子)
(一隻在水裏洗澡的牛;花瓶裏有三朵百合花)
師:同學們讀一讀,如果句子這樣寫,你覺得他精彩嗎?你覺得老師畫得妙嗎?(學生回答)哦,那還是因為他這樣寫,寫出了細節,觀察的仔細,就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一樣,生活中本是如此啊,本來他們就是這個樣子的,就看你有沒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作者這樣寫就寫出了他的妙,老師是這樣畫的,作者是這樣寫的,老師畫得真妙啊。
7、 學生想象回答
師:如果你就是這個故事裏的學生,你看到了這麽妙的畫,你想對老師說什麽呢?(學生自由說)作者和你們一樣發出這樣的感概(課件出示:他畫得真妙啊!)學生點讀“他畫得真妙啊!”(讀出讚歎的語氣)
8、 進行總分教學(出示第2自然段3、4句)
“他畫得真妙啊!”這一句總的寫了老師畫得真妙,下麵就分別的寫了怎麽妙,來我們一起讀這一句,男同學讀畫牛的句子,女同學讀畫百合花的句子,看有沒有同學能發現這是一種什麽寫法?是一種什麽結構?(學生回答)我們三年級開始就要越來越多的學到這樣的段落結構,它叫總分結構,先總的講一句我們可以叫它“總起句”也可以叫它“中心句”,下麵就分別的說,分兩個方麵說也好,分三個方麵說也好,就是為了圍繞著“他畫得真妙”寫出它說怎麽妙,要具體的寫了,我們把它叫做“總分結構”,來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再來體會一下。
9、一片葉瓣在桌麵上。”
師:說到這個總分結構啊,“花瓶裏有??.~聰明的孩子肯定已經發現了這也是什麽寫法啊?(先總起後分說)
10、冒號的教學
師:你看這個總起句,它要起個頭,它要引出下文,它就用上了什麽標點啊?對,冒號,冒號就是引起下文,來我們一起讀這一句“我瓶裏有?..”
教師可以引讀“一朵~一朵~一朵~ ”。我們把這樣的寫法叫做?總分結構。那說到冒號的用法,說到總分的結構,文中還有一處,也是寫老師畫的很妙的,你找到了嗎?
11、第三自然段教學(課件出示)
課件出現“花瓶裏有三朵百合;一朵盛開,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
師:引讀“老師還畫漫畫。畫~(女生讀)畫~(男生讀)畫~(大家一 起讀)
師:椅子會走路嗎?看來老師畫畫有個什麽特點啊?(想怎麽畫就怎麽畫,高興怎麽畫就怎麽畫,非常自由的畫,很有想象力,怎麽好玩怎麽畫)
12、小結
師:怪不得同學們喜歡上這位美術老師的課了,因為他的畫畫得?妙!
四、學生作業
1、總分仿寫:下課十分鍾真熱鬧:有的??.,有的??..,有的???.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4—14自然段,學習生字:尾、標、幫、補、居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
師: 這節課我們接著來學習第六課《紅馬的故事》誰來讀讀課題?點讀,齊讀。
師: 生字詞還記得嗎?我們來複習複習吧
課件出示“字詞”開火車讀,齊讀。
二、 回顧上節課內容
師: 上節課我們通過學習1-3自然段,知道同學們喜歡上美術課是因為(課件出示“第二三段的內容”)老師的畫畫得?妙!我們再一起讀讀課文第二三段體會老師畫畫得妙。能讀就讀,能背就背。
師:看著老師的畫大家都興奮極了,吵著,嚷著?(課件出示,學生讀):“老師畫,老師畫!”
三、 學習4-6自然段
1.師:欣賞完老師的畫,現在該學生畫了。請同學們讀讀4-6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一想,為什麽同學們這麽喜歡上這位美術老師的課呢?把你覺得是原因的地方劃出來,然後到小組裏跟同學們一起去討論討論,一起讀一讀,說到哪裏你就讀給大家聽。
2、全班交流
預設:因為老師讓我們想怎麽畫就怎麽畫,讓我們用眼睛看?.
師:你們說的真好啊,還有其他小組有補充的嗎?老師讓同學們高興畫什麽就畫什麽,你覺得他是個什麽樣的老師呢?(鼓勵學生自由創新)老師不但畫得妙,還是個大膽創新鼓勵學生自由畫畫的好老師啊!哪個小組想來讀一讀,老師和我們的對話?
(加上第三自然段最後一句話)
3、分角色朗讀,男生女生讀,師生讀,讀出語氣的不同。(同桌讀)
師:老師想請一個同學跟我一起讀,我來讀學生的話,誰來當我的老師? 咱們來看看這段對話的寫法,也有學問呢!有提示語在話前的,有提示語在話中,還有提示語在話後,甚至有沒有提示語直接說話這都是對話的寫作手法,寫好對話可是寫好習作的首要條件哦!
師:看這裏也有小冒號呢!除了上節課我們說的提示下文,這裏還用在了說話的時候,引出說話人要說的話。咱們再來讀一讀這段對話好嗎?注意提示語和小冒號的位置哦!
4、 小結
師:怪不得我們都喜歡上美術課,原來是老師讓我們自由畫,自由多寶貴啊!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幾句話(課件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高興畫什麽就畫什麽、用腦筋想用眼睛看)
師:通過學習4-6自然段,我們梳理出,大家喜歡上美術課的原因:老師給我們自由(課件出示)板書:自由的畫
四、 學習7-14自然段(紅馬)
1、 師:同學們開始自由畫畫啦,兩匹紅馬就此誕生了,老師想請一個女生一起來來讀讀第7自然段。(女生齊讀第7段)
2、 師:老師畫得牛,我卻畫馬,這說明什麽?(我喜歡畫畫,我在想畫什麽就畫什麽)我也開始自由畫畫啦,開始自己的創作啦。
3、 師:同學們開始畫畫了,老師又在幹嘛呢?老師想請男生一起來讀讀第8段。(男生齊讀第8段)
4、 師:“巡邏”什麽意思啊?巡邏一般都用在和士兵身上,這兒的巡邏說明老師真得是像一樣嚴厲的監督同學們嗎?(老師對學生的關心)你還從哪些詞語看出老師對學生的關心?(一麵笑一麵點頭,幫學生補上一兩筆)在老師的關心下,同學們繼續大膽創作,我的兩匹紅馬。已經完成了,這時老師走到了她的身邊。
5、 小組學習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7-13自然段邊讀邊想:我畫的是全身通紅的紅馬,哪裏有這種紅馬呢?可是老師為什麽要說很好很好呢?把你的想法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吧。板書:畫得好
6、 全班交流
學生回答,找讀說讀。(我在自由的畫畫,我在想象中畫畫,我在創新的畫)
師:“我”覺得自己畫得是兩個怪物,可老師怎麽一眼就看出這是馬呢?(學生回答)說明老師很了解自己的學生,對學生畫的畫了如指掌。
師:我為什麽要畫紅馬呢?因為?你們跑完步了會不會也全身發熱,小臉通紅呢?難怪我要畫紅馬了,原來是這樣啊。
師:老師給同學自由畫畫得空間,學生按照老師的方法大膽想象,多麽和諧的課堂啊!哪個小組老讀讀老師與學生的對話?
7、 小結
師:哦,原來老師說就是要這樣畫,這樣畫就是指的:自由的畫、高興怎麽畫,就怎麽畫,用腦筋想,用眼睛看,大膽的創新。
板書:創新的畫
師:為什麽我們喜歡上老師的課呢?老師不斷的鼓勵我們,不斷的誇讚我們,欣賞我們,所以我們喜歡上老師的課。
五、思維拓展
如果你是這個小朋友,你想畫什麽顏色的馬呢?(學生自由說,說出原因)評:你也是想怎麽畫就怎麽畫,你也是高興怎麽畫就怎麽畫,你也有你的創意,你的膽子也挺大的,你真有想象力,老師就是鼓勵你們的這種精神。
六、思維拓展
你還想畫什麽獨特的,與眾不同的,有意思的畫啊?
評:你的想象真大膽,你這個也很有創意你真是自由的畫,老師就是喜歡你們這樣有創新精神。
七、大膽想象,有創新精神,可以幫助你們更好得學習畫畫。認真書寫,新學生字,也可以幫你們更好的學習語文哦!
學習生字“幫”教師範寫學生書寫。
6.《一封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培養學生聯係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對比露西的前後兩封信,想想你更喜歡哪封信呢?學會語言的運用技巧。
3、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開展小組討論,理解、感悟課文。
2、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懂得在困苦中尋找樂趣,懂得在親人麵前要報喜不報憂,以免親人擔憂的道理。
2、懂得凡事都往好處想,這樣生活才能過得更美好。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多種方法識字,規範書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初步體會當說話人在話語後麵時的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親人麵前要報喜不報憂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1、師:孩子們寫過信嗎?在寫信的時候,你們一般會告訴朋友或親人一些什麽事情?
2、揭示課題:一封信。
二、初讀課文,識寫生字。
1、根據自讀提示,學生自讀課文。
師:這個故事就藏在課本的第35頁,讀之前看看老師給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努力把課文讀通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我會認的字畫上圓圈。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2)再讀,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麽事?
2、識記生字。
(1)帶拚音認讀生字。
大家看,這裏有這麽多信封,隻要孩子們能將上麵的生字讀正確,我們就能順利地將信封打開。你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借助拚音讀一讀吧!
(2)去掉拚音認讀生字。
調皮的生字寶寶丟掉了它的帽子,你們還認識他們嗎?給你的同桌讀一讀吧!
(3)開火車讀生字。
(4)交流識字方法。
有什麽好辦法能記住他們嗎?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
老師也出幾個字謎考考大家!
(5)認讀詞語。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1、請孩子們匯報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麽事?
(課文講了露西要給爸爸寫一封信,開始露西給爸爸報告家裏的壞消息,後來在媽媽的提醒下,他向爸爸報告了媽媽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寫的是露西給爸爸寫第一封信?哪些自然段寫的是露西給爸爸寫的第二封信?
3、自由讀讀露西兩封信的內容,體會一下兩封信給你帶來的感覺。
四、寫字指導。
1、觀察要求寫的生字,說說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麽?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觀察“珠、圓、筆”,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麽?
4、教師在田字格中範寫。
5、學生描紅、練寫。
6、教師點評。
五、總結全文。
第2課時
一、聽寫詞語,複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對照批閱。
3、寫字指導。
二、理解過程,品味語言
1、學習第一封信。
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露西在信裏告訴了爸爸哪些事?這些事都有一個什麽共同的特點?找出相關句子畫下來!
2、匯報交流。
(1) 重點句1“你不在,我們很不開心。”開門見山的告訴爸爸他們的生活不開心,這樣的信,爸爸看到以後會怎樣?隻能徒增煩惱。
(2)重點句2“還有,家裏的台燈壞了,我們修不好。從早到晚,家裏總是很冷清。”從這句話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裏的生活過得很不好。特別是“總是”一詞。
(3)學習用“總是”說一句話。
3、指導朗讀。
(1)師引讀。
(2)生領悟讀。
4、學習第二封信。
請自由讀課文7到14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露西在信裏告訴了爸爸哪些事?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內容一樣嗎?他表達的是露西怎樣的心情?找出相關句子畫出來。
5、匯報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內容,讀一讀。
(2)重點句子1“太陽閃閃發光。陽光下,我們的希比希又蹦又跳。”這句話寫出了什麽?也寫出了什麽?(我們家的希比希過得很快活,我們也跟著過得很快活)
(3)重點句子2“還有,下個星期天我們去看電影。”從這句話,感受到了我們的生活怎麽樣?
6、這封信裏麵講了台燈壞了的事情了嗎?是怎麽講的?和前一封信表達的方式一樣嗎?哪一封信的表達方式更好?為什麽?
7、“還有,下個星期天我們去看電影。”媽媽說。這句話有什麽特點?說話的人物在說的話的後麵。仔細觀察它的標點符號,應該怎樣打標點?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哪些?在文中找找。
8、將露西寫的第二封信在課件上完整的呈現出來,再讀一讀。
三、對比分析,明白道理。
1、對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主要表達的是什麽思想?第二封信表達的又是什麽思想?
2、小組討論:你認為第一封信好些?還是第二封信好些?為什麽?
3、明白其中的道理。
4、朗讀全文。
四、課堂延伸,拓展練習
你有親人不在身邊嗎?你有什麽話想對他們說呢?請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筆,一起來給遠方的親人寫一封信吧!注意信的書寫格式,試著寫一寫。
第7課《媽媽睡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寫本課8個生字,會讀文中11個生字。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深刻體會父母的關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反複誦讀,借助插圖,展開想象來理解課文的情感。
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分析。
3、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擴大學生閱讀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母愛,同時懂得關愛父母。
教學重、難點:懂得關愛父母,並了解文中部分詞語。
課前準備:
課件、獎勵評價誌、磁帶、二類字小黑板、詞語卡片。
教學設計總思路: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誦讀文本的同時,體現多樣的識字形式,要將識字教學與閱讀文本有機融合,在反複的讀書體會中,賦予漢字情感,滲透漢字文化,總結識字規律,教會識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在舒緩、輕重、抒情的音樂聲中,教師在走動中有感情地湧讀課文。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體現及文本本身的文化價值,為學生營造一種恬靜,親切的氛圍,在這裏,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師:聽老師讀完課文,你想說什麽,問什麽呢?
【設計意圖】這既是一個學生對課文整體把握的過程,又是一個鼓勵學生質疑的過程。在這裏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暫不作回答,鼓勵學生讀課文時隻要用心,就會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
二、板書課題,初步滲透漢字的內涵。
師:(板書課題《媽媽睡了》)注重看老師寫“睡”字,左邊是“目”右邊是“垂”。
三、分層讀課文,在閱讀中識字。
1、初讀課文,自我識字。
師:在你讀課文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鉛筆把生字朋友輕輕地圈起來,再用課前提到那些方法認一認,有拚音的拚一拚音,沒拚音的查一查,問一問,爭取把課文中的每個字音都讀對,每個句子都讀通。
(教師巡視在學生中,及時了解把握學生的閱讀情況)
2、練讀長句,認讀生詞。
(點擊課件,出示難讀的句子和詞)
【設計意圖】學生在讀文時,會有結合上下文的意思猜讀生字的現象,教師在這裏有意識將生字從一個大的語境過渡到小的語境,逐步增加難度。
師:課文裏還有不認識的字嗎?
3、在語境中滲透識字方法。
師:你知道媽媽是怎樣哄自己的寶寶睡覺的嗎?
(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而談,體會媽媽哄寶寶的溫柔,點擊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感情朗讀)
師:(學生再讀第二自然段後)睡得好熟好熟,還可以怎麽說。
(由第二自然段引出問題:“媽媽為什麽在哄我午睡時自己先睡著了?”)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累了、乏了”)、“乏”字怎麽寫,老師不記得了。誰能幫幫我?
師:原來給熟悉的字“之”加上一筆,就是“乏”了,我們今後可以用這種給熟字加一加的方法來記字。
師:我們能給“乏”字加上一個偏旁,使它變成一個新字嗎?
(在學生加偏旁的同時,請他們做出與這個漢字相應的動作,從而使他們更深切地體會到漢字的偏旁不同,代表的意思就不同。)
【設計意圖】運用課件演示“加一加”的方法,把認識字形與理解字義,生發情感有機融合。
4、在品讀生情中,理解運用詞語。
師:老師這裏有五個“詞語蘋果”,分別是、慈祥、紅潤、均勻、深沉、美麗。
如果請你選一個送給媽媽的話,你會選哪一個?認真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到你是這個“詞語蘋果”的原因。
(學生先自讀課文,再與同桌小夥伴交流,最後進入集體討論)
師:老師在寫這個“慈”字的時候,想起了首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的縫,意恐還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現在你知道“慈”為什麽是心字底了嗎?
師:課文是怎麽寫媽媽的慈祥的?哪裏看出媽媽慈祥了!
師:那你現在是什麽心情呢?請讀出你的這種感受來。
【設計意圖】運用課件出示古詩《遊子吟》,讓學生感受
“慈祥”一詞的內涵,又通過對“慈”字心字底的理解,賦行了漢字的深厚的人文情感,並通過“讀”傳達出來。
四、遊戲:漢字魔術。
教師依次出示一組漢字
第一組:閉、聞、問、閃、間
(教師指讀生字時:“門”字框不變,不更換裏麵的部件)
教師相機提問:為什麽“問”字裏麵是“口”?“閃”字裏麵是“人”?“間”字裏麵是“日”?你從中發現了什麽?
(相繼出現下麵五組漢字)
第二組:潤一評、第三組:熱、熟;第四組:哄、吸,第五組:各、頁、額,第六組:乏、說、眨
(以上每組形聲字出孔時,形旁不變,隻換聲旁)
【設計意圖】本環節輔以形象直觀的動畫課件,對學生形成強烈的感官刺激,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漢字的形體之美,激發學生學習取得興趣。
四、細讀課文,感情交融
讀完了課文,你覺得媽媽對孩子怎樣?(媽媽很愛孩子)孩子對媽媽怎麽樣?(孩子也很愛媽媽),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下麵請同學們細讀課文,把課文裏反映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句子找出來,畫上記號(可以小組討論)
1、媽媽愛孩子
(1)像我睡著時媽媽看著我一樣
(說明媽媽對我的照顧無微不至,就連睡覺都陪在我身邊)
(2)媽媽的嘴巴,眼角都在掛著笑意好像在給我唱催眠的歌謠
媽媽的嘴巴,眼角都掛著笑意,為什麽小作者會想像成是在給我唱催眠的歌謠?(肯定是媽媽經常給‘我’唱催眠曲哄我入睡)
你的媽媽給你唱過催眠的歌謠嗎?(生:小黃狗)
指導朗讀:誰願意在讀一下這句話,注意要讀出媽媽那種親切,溫柔的愛(要顯得很親切,很溫暖)
(3)媽媽的嘴巴,眼角都掛著笑容好像又想好了一個故事。
為什麽從嘴巴,眼角掛著笑意,想到想好了一個故事。(肯定是媽媽經常給我講故教育和啟迪)
指導朗讀•
(4)她幹了好多活兒?幹什麽了(日夜為我操勞)
小結:你的媽媽也一定很愛你,你能說說嗎?
自由發言,老師我讀了一首兒歌,我覺得我的媽媽很像兒歌中的媽媽,我想讀給大家聽。
2、孩子愛媽媽
(1)像我睡著時媽媽看著我一樣,我也看著媽媽
說明了孩子已經開始懂事,懂得了回報,學會了像媽媽愛護自己一樣關愛媽媽。
(2)她真該好好的睡一覺了
這是一個真心愛媽媽的孩子發自內心的感慨,反映了孩子對媽媽深深的愛指導朗讀:邊讀邊回憶自己的媽媽是多麽愛自己,多麽辛苦。
五、圖文結合,感情升華
1、下麵我們看課文的插圖,你能描述圖上的情景嗎?(媽媽摟著孩子睡著了,可孩子卻睜著眼睛(充滿愛意)地看著媽媽,一本大開的書反扣在被子上,似乎媽媽剛剛給孩子講完一個好聽的故事)。
2、老師也試著給這幅畫的內容,編了一首兒歌,同學們想聽嗎?
母為子千辛萬苦操碎了心
子對母知恩圖報感激不盡
母盼子健康、快樂有出息
子祝母幸福、平安永美麗
3你能給插圖起個名字嗎?(母子情深,媽媽的懷抱真溫暖,我愛媽媽,媽媽,您辛苦了)
六、課外延伸,表述真情
1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準備幾張媽媽照片或者畫幾幅關於媽媽的畫,下麵誰願意拿出照片或圖畫,說說自己的媽媽。
2出示小詩:《媽媽,您睡吧》
【設計意圖】出示課件:一首詩《媽媽,您睡吧》配以舒緩音樂,教師有意將本課所學生字放在一首小詩中,檢驗學生對生字掌握情況的同時,也是在回歸本課的主題,那就是親情與愛。
3、小結
是媽媽給了我們生命,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我們在媽媽的愛裏快樂成長,媽媽的愛像綿綿的春雨,滋潤著我們的心田,夏天,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雨天,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當我們生病的時候,媽媽的愛是滴落的淚水,當我們進步的時候,媽媽的愛是甜甜的吻,閻維文的一首《母親》唱得好,“你躺在病床上每人為你掉眼淚,你高興時有人為你樂開花。”下麵,還是讓我們一起欣賞母親的歌。
七、課下作業
1、講到這裏,你一定有許多心裏話要對媽媽說,讓我們發自肺腑地對媽媽說一句你最想說給媽媽的話。
2、把這些話寫在紙條上,回家後悄悄放在媽媽能看到的地方。
板書設計:
真美麗
媽媽睡了好慈祥
好累
【設計意圖】隨機抓住學生匯報過程中出現的“閃亮點”進行板書,使整節課亂中有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重點,起到引領作用。同時,隨機板書也作為一種肯定學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進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熱情。
語文園地三 我愛做手工 教學設計
語文園地三口語交際:做手工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說完整話及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並能將自己所說的、所想的寫下來。
2、說的方麵,主要是訓練學生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等大致情況說清楚。說的時候,態度自然大方,普通話準確、流利,有一定的感情,達到口語訓練和別人交流的目的。
3、聽的方麵,著重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習慣,並能對自己想了解的情況,大膽地向說話的人提出問題。
4、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口語交際","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說完整話及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並能將自己所說的、所想的寫下來。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讓孩子們說說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麽?
2、揭示口語交際的內容:做手工。
二、準備玩具。
1、請準備了材料的孩子拿出自己事先準備好的材料。
2、請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動手做做自己喜歡的玩具。
3、在做玩具的過程中,請同學們認識所用的材料,記住步驟。並想想做的時候是否遇到了困難,以及遇到了什麽有趣的事情。
三、分小組交流。
1、以4人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討論的要求有:
(1)你喜歡或製作的玩具是什麽?
(2)它是什麽樣子的?
(3)它好在哪裏?
(4)如果是自己做的,那麽在做的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難?或者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5)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
2、各小組的同學進行討論,老師巡視並相機指導。
四、各小組請部分同學匯報。
1、請部分同學匯報交流。
2、老師和同學注意傾聽。特別是老師,必須引導學生有條理、完整、通順地表達。
3、其他同學傾聽。讓其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五、把你剛才交流的內容試著寫下來。
1、學生動手寫。
2、老師巡視指導。
六、成果展示。
1、請完成的孩子自己讀一讀,看看自己寫得是否通順。
2、請部分寫得好的孩子到講台上朗讀,老師注意相機引導寫得不夠通順和不太好的句子,並讓其他同學學著修改修改。
3、請同學們再一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七、總結。
語文園地三
口語交際:做手工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說完整話及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並能將自己所
說的、所想的寫下來。
2、說的方麵,主要是訓練學生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等大致情況說清楚。說的時
候,態度自然大方,普通話準確、流利,有一定的感情,達到口語訓練和別人交流的目的。
3、聽的方麵,著重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習慣,並能對自己想了解的情況,大膽
地向說話的人提出問題。
4、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口語交際","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
態度和語言習慣”。
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說完整話及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能將自己所說的、
所想的寫下來。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讓孩子們說說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麽?
2、揭示口語交際的內容:做手工。
二、準備玩具。
1、請準備了材料的孩子拿出自己事先準備好的材料。
2、請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動手做做自己喜歡的玩具。
3、在做玩具的過程中,請同學們認識所用的材料,記住步驟。並想想做的時候是否遇到
了困難,以及遇到了什麽有趣的事情。
三、分小組交流。
1、以 4 人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討論的要求有:
(1)你喜歡或製作的玩具是什麽?
(2)它是什麽樣子的?
(3)它好在哪裏?
(4)如果是自己做的,那麽在做的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難?或者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
情?
(5)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
2、各小組的同學進行討論,老師巡視並相機指導。
四、各小組請部分同學匯報。
1、請部分同學匯報交流。
2、老師和同學注意傾聽。特別是老師,必須引導學生有條理、完整、通順地表達。
3、其他同學傾聽。讓其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五、把你剛才交流的內容試著寫下來。
1、學生動手寫。
2、老師巡視指導。
六、成果展示。
1、請完成的孩子自己讀一讀,看看自己寫得是否通順。
2、請部分寫得好的孩子到講台上朗讀,老師注意相機引導寫得不夠通順和不太好的句子,
並讓其他同學學著修改修改。
3、請同學們再一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七、總結。
語文園地三教案
教學目標:
1、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展示自己在課內外積累的字、詞、句。
2、讓學生具有運用字典獨立識字的能力,養成在學習中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3、熟讀並背誦古詩《小兒垂釣》,培養閱讀和積累古詩詞的興趣。
4、繼續培養愛閱讀,愛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1、展示自己在課內外積累的字、詞、句。
2、熟讀並背誦古詩《小兒垂釣》,培養閱讀和積累古詩詞的興趣。
課前準備:
1、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準備自己要展示的字、詞、句卡片。
課時分配:一課時
第 1 課時
一、展示引入。
1、請孩子們說說自己在生活中積累認識的字、詞、句都有哪些?
2、請同學們依次上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課內外認識的字、詞、句。
二、展示台
1、課件展示:
白雲烏雲 朝霞 晚霞
雨點霜凍 雪花 冰雹
小溪河流 湖泊 海洋
2、請孩子們好好讀讀,說說這些詞語分別描述的是什麽地方的景物?
3、你還搜集了同類的其他詞語嗎?請同學們補充。
4、出示描寫春天的景色的詞語:
含苞欲放百花爭豔 花紅柳綠 春色滿園
5、請同學們想想還有哪些描寫春天景色的詞語,把它補充在書的旁邊。
6、出示關於讀書的名言錦句。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1) 請孩子們讀一讀,記一記。
(2) 找一找我們學過的關於讀書的名言錦句。
三、日積月累。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1、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 1 最有名的一首詩《小兒垂釣》。 1
2、和老師一起來寫課題,“垂”字的橫畫比較多,中間這一橫字得稍微長一點,字應站穩了。“釣”字裏麵有個點。
3、“垂釣”就是釣魚的意思,那“小兒垂釣”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釣魚。
4、同學們,釣魚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你們釣過魚嗎?釣魚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麽?
5、釣魚是一門學問,詩人筆下的小兒垂釣可是另有一番情趣呢!
6、你們都被這首小詩吸引了。它呀就寫在書上,翻開書p43,自己讀讀,看誰能把詩歌讀流利?
7、在這首詩歌裏藏著這樣幾個漢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稚、側、綸、莓”。)誰會讀?(個別讀、開火車讀、領讀)
8、離開了拚音朋友的幫助,你還能讀準這些字嗎?開火車認讀生字。你們讀得真準!
9、“稚”和“側”這兩個字我們不光要會讀,還要會寫。師範寫。
10、請同學們大聲地把這首詩讀一遍,然後讀給你的同桌聽聽。個別讀。
11、這是一首七言律詩,每一行有 7 個字,共四句。每行停頓都是 2/2/3。所以我們朗36
讀時字音要準確,停頓節奏也要準確。
12、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實古詩中寫童趣的詩還不少,老師給大家推薦幾首詩。所見 袁枚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村居 高鼎單長鷹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裏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四、我愛閱讀。
1、請同學們借助拚音自由閱讀《王二小》。
2、學學講《王二小》的故事。
3、請孩子們講講同類的其他故事。
4、請孩子們多讀課外書。
五、孩子們說收獲。
第8課 古詩二首 登鸛雀樓
教學目標:
1、理解古詩,體會詩人描繪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王之渙本人和他的《涼州詞》、《送別》這兩首古詩,並能背誦這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登鸛雀樓》,能背誦《涼州詞》、《送別》。
教學難點:理解詩人所要描繪的意境和詩中告訴人們的道理。
教具準備:PPT課件,古詩新唱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喊班級口號:“天天有進步,人人在成長!”教師對學生提出希望,相信大家這節課都會有進步。
二、圖畫導入,了解詩意
1、導語導入:老師知道小朋們友們非常喜歡畫畫,上課前老師找到了這樣一幅畫。
(師出示登顴雀樓課文插圖)
2、誰能根據這幅畫編一個故事或說一段話?
生交流。
3、教師(邊指圖邊講)在我國唐朝,有一位大詩人,名叫王之渙。一天傍晚王之渙來到黃河岸邊,他看到夕陽挨著群山慢慢落下,像個大紅球,染紅了天邊,滾滾的黃河水浩浩蕩蕩流向大海。詩人感到,這裏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還不滿足於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遠處的風景又是什麽樣的,隻可惜站在這裏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個辦法讓詩人王之渙看到遠處的風景嗎?
學生動腦想辦法。
4、如有學生提出可以登上旁邊那座樓時,教師相機講解:這座樓它叫鸛雀樓。板書“顴雀樓”。誰來叫叫它的名字?
學生齊讀“鸛雀樓”。
5、同學們,課題中就出現了兩個生字寶寶,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字“雀”,怎麽讀?你怎麽記住它?“樓”呢?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6、很好,我們開課就先認識了兩個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進步,為自己鼓掌。知道這個樓的名字怎麽來的嗎?課件出示鸛雀樓資料。
7、同學們,我們接著來替詩人想辦法,詩人僅僅登上這座樓就能看到遠處的風景嗎?那我站在樓的一層,行嗎?
生(齊):登到最頂層!
師:誰知道為什麽登上鸛雀樓就能看到遠處的風景呢?
生:因為站得高就看得遠。
8、你說得太好了!詩人王之渙登上鸛雀樓後,明白了這個道理,想要看得更遠就要站得更高,於是就寫了一首詩,題目就叫:《登鸛雀樓》(板書課題)
(利用小學生喜歡繪畫的特點,教師以畫的形式再現了這首古詩的內容:“鸛雀樓、高山、夕陽、詩人、黃河”,並啟發學生看圖說話,說出詩意,理解這首古詩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遠。使學生對作者、詩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進入到古詩的學習中。)
三、指導朗讀古詩。
1、出示詩人,了解詩人。
2、課件出示古詩。教師示範讀古詩。
(不少學生躍躍欲試,因為他們在一年級就已經背過。)
2、請會背的同學一起背。
3、哪位小老師能上來教一教大家?
4、出示節奏讀,學生按節奏來讀。
5、指導學生平仄讀古詩。
6、學生齊讀(背誦古詩)
過渡:剛才老師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經能背誦這首古詩了,現在請小朋友閉上眼睛,來欣賞一段優美的樂曲,邊聽邊想詩描繪的畫麵。(學生閉上眼睛,在優美的古箏曲中,隨老師的提示進行想象畫麵。)
四、學習古詩。
1、同學們,你們剛才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麵?(自主交流。)
2、(出示古詩的前兩句)詩人看到了什麽?“白日”是什麽意思?“依”又是什麽意思?換個詞語來解釋一下。
3、讀一讀前兩句來。
4、(出示詩的後兩句)詩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麽?(生齊讀後兩句)“欲”是什麽意思?“千裏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話把詩的意境給描述一下呢?
6、從王之渙的詩中你明白了什麽道理?學生自由談談。
五、出示穀建芬老師的古詩新唱《登顴雀樓》。
學生邊聽邊學著唱歌,還可以配上自己的動作。
六、背誦古詩,拓展延伸。
第8課 古詩二首 望廬山瀑布
教學目標:
1.學習《望廬山瀑布》。理解詩的意思,感受廬山瀑布的壯觀氣勢。
2.學會本課的生字。
3.背誦古詩,結合詩的內容展開想象,並把想象到的畫麵說出來。
生字、新詞卡片;與詩歌內容相一致的多媒體課件。
一複習回顧,引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二初讀古詩,識記生字
1.這首古詩是哪位詩人寫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氣勢豪放,想象奇特大膽,語言清新自然,被稱為“詩仙”,和杜甫並稱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拚音讀古詩。要讀準字音,圈出生字。
3.集體認讀生字:爐煙掛流尺疑銀
4.交流記字的方法。
5.集體反饋。
(1)掛:右半部分是由兩個“土”組成的。(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寫“丶”。
6.再讀古詩,讀準字音。
三精讀古詩,體會意境
1.先聽老師讀古詩,然後說一說這首詩寫的是哪裏的景色。(廬山瀑布。)
2.數一數這首古詩共有幾句。(4句。)
3.質疑、解疑,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1)廬山:三山五嶽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爐:指香爐峰,是廬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狀尖而圓,峰上煙雲繚繞,就像一座香爐,因此而得名。
(3)生:產生。(4)紫煙:紫色的煙霧。
(5)掛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條大河垂掛在山前。川,河流。
4.說一說這首古詩的意思。(太陽照耀著香爐峰,升騰起紫色的煙霧,遠看瀑布就像一條大河垂掛在山前。湍急的水流從三千尺的高處飛瀉下來,讓人懷疑是銀河從天而降。)
5.想一想,在這首詩中,詩人看到了什麽?(香爐峰、瀑布。)
6.看到了這樣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麽?(疑是銀河落九天。)
7.觀看課件,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四課後延伸拓展
1.展開想象,把想到的畫麵說一說。
2.推薦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建議學生背誦。
1.教學《望廬山瀑布》時,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談談對李白的了解,學生的知識麵很豐富,不僅背了不少李白的詩,還知道他之所以被稱為“詩仙”,是因為他的詩想象豐富,詩中常會出現凡間沒有的奇景。
2.教師範讀,學生練讀,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被後人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詩風格豪放灑脫,想象豐富奇特,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最具個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
第9課 黃山奇石
【教學目標】
1.會讀“區、尤、其”等14個生字,會寫“尤、其、區”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黃山奇石的獨特和美麗。
3.通過品讀重點詞句,體會黃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擬人、比喻的描寫手法。
4.通過反複閱讀、分析、理解課文,結合圖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並且培養對黃山的向往之情和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重點詞句,體會黃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擬人、比喻的描寫手法。
教學難點:
通過反複閱讀、分析、理解課文,結合圖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並且培養對黃山的向往之情和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方法】
教法:
講授法、朗讀指導法、啟發式教學法
學法:
想象感悟法、圈點批注法、讀寫結合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有關黃山的視頻介紹、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黃山奇石的照片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搜集有關黃山奇石的資料
【教學過程】
激情生趣,初始黃山
視頻展示
1.教師播放有關黃山介紹的視頻。(其中有黃山奇石)
2.學生觀看視頻,並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說說感受。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課前通過大家搜集的資料,我們已經知道黃山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現在讓我們一起跟著作者的腳步,去看看黃山的奇石。
二.揭示課題
1.師生一起板書。
2.全班美美地讀讀課題。
3.釋義“奇”:這裏的“奇”是什麽意思?(奇特、奇怪、神奇)
三.教師小結
一個課題就吸引了我們全班的眼神,那麽課文又介紹了哪些奇石呢?哪些奇石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趕緊去文中看看吧!
初讀課文,感知黃山
一.初讀要求
1.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度的字詞可以多讀幾遍。
2.用“______”劃出文中寫了幾種黃山奇石。
二.生字學習
出示生詞:
1.齊讀,教師相機正音。
2.教師打亂生字卡片,小火車讀。
3.巧記生字:說說你是怎麽記住這些加點的字?
1.自由讀。
2.小老師領讀,教師相機正音。
3.巧記生字:說說你是怎麽記住這些加點字的?
4.讀讀原句:你能找出原文中的句子讀讀嗎?
三.整體感知
1.課文一共寫了幾種黃山奇石?
【歸納】: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2.這麽多奇形怪狀的石頭,難怪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那裏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1)指名讀。
2)提醒筆畫“尤”、“其”:這兩個字的哪些筆畫需要相互提醒?(提醒“尤”字沒有撇)
3)書寫生字“尤”、“其”:教師範寫,學生描一個寫一個。
4)齊讀。
四.教師小結是啊,多麽秀麗神奇的怪石啊,那麽作者又是怎麽描寫這些石頭的呢?讓我們繼續跟課文進行交流。
細品課文,欣賞奇石
細品要求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的第2至第5自然段。
2.邊讀邊想:如果我們全班都去了黃山,你會在哪塊石頭前麵給自己留影。
一.觀摩黃山奇石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句子)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隻“猴子”。它兩隻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騰的雲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1.齊讀,說一說這句話哪裏寫得最有
趣?
2.釋義雙引號:出示雙引號的有關作
用解釋,說一說這兩處的雙引號分別有什麽作用。(第一處表示特殊含義,第二處表示特定稱謂)
3.表演讀:學一學猴子的樣子,上台表演。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
1.同桌之間相互讀讀。
2.情景表演:一生表演遊客,一生當仙人,想象仙人會說些什麽?
3.讀出感歎號:能用你的朗讀聲讀出感歎號的語氣
嗎?
◆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1.學習“比喻”:這句話運用了什麽手法?(比喻手法)
2.出示課文插圖,男女生賽讀。
二.想象黃山奇石
1.學習比喻和擬人寫法:這麽美的奇石,作者運用了怎樣的手法刻畫出來的?
2.學習謀篇布局:
出示三處黃山奇石的句子,進行對比:
如果把這三個句子都放在每一
段的第一句話,這樣好嗎?為什麽?
就說“仙桃石”吧。
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3.仿寫奇石:選擇“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中的一種進行仿寫。
三.教師小結是啊,作者獨具匠心的寫法,讓我們不僅看到了奇石的千姿百態,也讓我們在欣賞中看到了語文獨特的語言。
拓展延伸,回首奇石
當當導遊
現在如果你是導遊,看到這些美麗的奇石,你會怎麽跟遊客介紹呢?
一.談談收獲
這節課你學習到了什麽?
二.教師小結。
10《日月潭》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積累“茂盛、名勝古跡、隱隱約約、風光秀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產生熱愛寶島台灣和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
教學難點:
產生熱愛寶島台灣和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展示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風光圖片:這是什麽地方?(如果學生不知道,教師就直接告訴學生,這裏就是我國寶島台灣著名的風景區日月潭)(板書課題)你們對日月潭了解嗎?把你課外搜集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
2、談話質疑。師:孩子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去過哪些地方?(學生暢所欲言)今天我要帶領大家去祖國的寶島台灣遊覽,欣賞一下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板書課題)師生在地圖上找到台灣的位置。
師:看到課題,你們有哪些疑問?(根據學生的疑問教師進行梳理:日月潭在什麽地方?它的名字是怎麽來的?那裏的風光怎麽樣?)
二、初步感知。
1、輕聲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做上標記。
2、同桌互相檢查讀文,沒讀好的句子多讀幾遍,再聽聽學習夥伴是怎麽讀的。
三、識字。
1、小組內由組長帶領認讀生字,注意讀準後鼻音“朦、朧、境”,前鼻音“環、隱”,還要注意“繞”讀第四聲。
2、組內自主識字交流:這些生字哪些你已經認識了?是怎麽記住的?
3、教師采用多種形式檢查字詞:奪紅旗──搶摘“豐收果”──競猜
四、讀議。
1、默讀課文,思考:自己提出的問題哪些能解決了?哪些還有困難?
2、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讀書的收獲,教師進行點撥指導。
(第一自然段寫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寫日月潭名字的由來;三四自然段寫那裏的秀麗風光。)
五、交流。
(一)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練習說話:日月潭在_________
(第一句話說日月潭在台灣省,第二句說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師引導學生把兩句話合並成一句話。)
2、聯係上下文理解“群山環繞”和“名勝古跡”的意思。
(二)日月潭名字的由來。
1、默讀第二自然段,劃出寫名字由來的句子,反複多讀幾遍。
2、結合朗讀,教師畫出日月潭的平麵圖,學生畫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邊像(),叫();湖的南邊像(),叫()。
3、比較感知,指導朗讀。
(1)北邊像太陽,叫日潭;南邊像月亮,叫月潭。
(2)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彎彎的”寫出了月潭的形狀,太陽雖然不會變,但“圓圓的”可以跟“彎彎的”對應,讀起來有美感。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準確用詞的好處)
讀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狀特點,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據它的形狀特點起的。
4、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說說日月潭名稱的來曆。
六、作業設計。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一、二自然段。(看圖背誦──想象背誦──根據板書背誦)
2、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介紹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來。
3、抄寫本課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認讀詞語卡片:猜詞卡──以打擂的形式搶讀。
2、分組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交流。
1、默讀三、四自然段,劃出自己認為寫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教師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三、朗讀。
1、指導讀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霧的特點,“薄江”、“隱隱約約”讀得輕一點。讀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時,音調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豔麗之美,第二句要舒緩,聲音較虛,突出下雨時日月潭的朦朧之美。
2、學生練習讀──範讀──配樂讀
四、閱讀並思考。
1、齊讀最後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據教師的提問,學生讀最後一句話:
①什麽吸引了遊人?(突出“風光秀麗”)
②日月潭吸引了誰?(突出“中外遊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遊人?(突出“許許多多”)
3、配樂朗讀全文。
五、實踐。
1、交流日月潭的資料,進一步了解日月潭,爭做最佳“小導遊”。在給同學作介紹時,力爭用上積累的好詞佳句。
2、辦個“寶島台灣知多少”的圖片展。把搜集來的圖片配上簡要的說明,辦個小展覽。
11.葡萄溝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介紹了位於我國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溝是個盛產葡萄的好地方,那裏的葡萄品種多,味道甜,葡萄幹也色鮮味甜,而且那裏的維吾爾族老鄉熱情好客,讓學生充分領略葡萄溝的風土人情,產生對葡萄溝的向往和對維吾爾族人民的喜愛之情,從而增強學生對祖國的認識和熱愛。
課文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舉了葡萄溝盛產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紹了種在梯田裏的葡萄成熟前後的迷人景象及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第3自然段,介紹未運到城市的葡萄被製成葡萄幹,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總結全文。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認字、寫字,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是讓學生知道葡萄溝好在什麽地方。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學會其中的9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略葡萄溝的風土人情。
3.采用多種教學法,讓學生感悟並積累好詞佳句,理解“梯田”“茂密”“五光十色”“熱情好客”“陰房”等詞的意思。
4.產生對葡萄溝的向往和對維吾爾族人民的喜愛之情。
教學方法
1.通過自學、合作學習、教師指導,讓學生掌握本課生字。
2.充分利用互聯網中的資料,讓學生感受到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 出示中國地圖: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麽?
【百度搜索】中國地圖圖片
2. 你能從地圖中找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嗎?
中國地大物博,有許多物產豐富,風景優美的地方,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溝去遊覽一番,好嗎?
這就是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溝,【百度搜索】葡萄溝圖片想去的伸出你們的小手跟老師一起寫課題。教師板書課題。
讓我們一起用熱情的聲音來呼喚這個讓我們向往的地方吧!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詞語。1. 初讀課文,同桌合作認讀生字詞
想知道葡萄溝是個怎樣的地方嗎?請自讀課文,教師出示自讀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用喜歡的符號標出課文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讀一讀。
2.檢查生字詞:
教師借助互聯網搜索,製成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自己指讀生字,並說出怎樣記住的這個字;開火車讀;男女生賽讀。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掌握了許多識字方法,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學生會根據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尋找符合自己個的識字方法,這樣學生對於學會的生字不僅不容易遺忘,而且還會在教師的鼓勵和激發下,變成可貴的學習動力。)
課件出示詞語:分組讀;男女生接讀。
3.讀了課文,你覺得葡萄溝是個怎樣的地方呢?葡萄溝好在哪裏?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相機板書:盛產水果、景色美麗、老鄉熱情、
葡萄幹有名。
(三)精讀感悟1.體會葡萄溝物產豐富
(1)葡萄溝出產什麽水果?(抽讀;齊讀。)
(2)利用互聯網搜索圖片,學生認識實物。
【百度搜索】杏子圖片
【百度搜索】香梨圖片
【百度搜索】蜜桃圖片
【百度搜索】沙果圖片
【百度搜索】葡萄圖片
人們最喜愛的是什麽?(葡萄)哪位小朋友來讀出喜愛之情?(學生賽讀)葡萄溝有這麽多的水果,讓我們大聲地誇一誇葡萄溝(學生齊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2.體會景美、人美
(1)這麽惹人喜愛的葡萄種在什麽地方?長什麽樣呢?
【百度搜索】梯田圖片
(2)你從哪些詞語看出枝葉長得很茂密?用“茂密”造句。
【百度搜索】葡萄茂密的枝葉圖片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當你來到葡萄溝,來到這茂密的枝葉搭起的一個個綠色的涼棚下,你會有什麽感覺?(涼快、愜意)多美呀!請同學們帶著涼快、愜意的感覺,美美地把這句話齊讀一遍吧!
(3)如此茂盛的枝葉結出了怎樣的葡萄呢?學生各抒己見。
借助互聯網搜索圖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並用詞造句。
【百度搜索】五光十色的葡萄圖片wW w .x K b1.c o M
誰能把葡萄的美讀出來?(學生賽讀)
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仿佛正捧著那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老師仿佛正捧著那五光十色的葡萄,這麽美的葡萄你想吃嗎?(想)你們的願望肯定會實現的,因為——(指名學生接讀)
【百度搜索】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圖片
你從文中哪些詞感到老鄉的熱情好客?
理解“準會”和“吃個夠”的意思。
讓我們再一次體會老鄉的熱情好客吧!(女生齊讀)
葡萄溝不僅景美,人更美,讓我們由衷地誇一誇葡萄溝吧!(學生齊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3.體會葡萄幹有名
葡萄溝的葡萄這麽多,吃不完怎麽辦呢?(製成葡萄幹)
想不想知道葡萄幹是怎樣製成的?誰來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百度搜索】陰房圖片1陰房圖片2
這裏生產的葡萄幹究竟怎麽樣呢?(鮮、甜)怎樣才能讀出“甜”的感覺?(抽學生讀,再齊讀)誰願意做葡萄幹的推銷員,用生動的話語來打動每位顧客.?(學生自主發揮)
葡萄溝的葡萄幹既鮮又甜,讓我們用甜甜的語氣再誇一誇葡萄溝吧!(學生齊讚: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四)總結延伸:
其實,不僅葡萄溝是個好地方,整個新疆都是個好地方,那裏牛羊成群,瓜果遍地,相信同學們以後一定會有機會到美麗的新疆去看看,到美麗的葡萄溝去看看。
(五)書寫生字
1.觀字議字
請同學們看著我會寫中的生字,仔細觀察,你能發現什麽?
四個上下結構的字:吾、杏、季、留
兩個上中下結構的字:密、蜜(疏密勻稱)
六個左右結構的字:坡、搭、摘、溝(左窄右寬)釘、夠(左右等分)
2.按分類書寫
(六)作業
回家當一次小導遊,把葡萄溝這個好地方介紹給你爸媽。
語文園地四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火車票讓學生認識生字:昌、鋪、調、硬。並能學習這種方法認識生活中的
生字。
2、教育學生認識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點,學習使用比喻句。
3、讓學生學會聯係句子了解詞語的意思。學會使用詞語。
4、讓學生了解留言條的用處,並學會學寫留言條。
5、學習“我的發現”,讓學生了解顏色的分類。
6、積累並背誦關於風景名勝的名言。並學著搜集相關的名言。
7、繼續培養愛閱讀,愛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1、通過觀察火車票讓學生認識生字:昌、鋪、調、硬。
2、讓學生了解留言條的用處,並學會學寫留言條。
3、積累並背誦關於風景名勝的名言。並學著搜集相關的名言。
課前準備:
老師:準備好課件
學生:準備一張火車票或其他車票。
第 1 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火車票讓學生認識生字:昌、鋪、調、硬。並能學習這種方法認識生活中的
生字。
2、教育學生認識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點,學習使用比喻句。
3、讓學生學會聯係句子了解詞語的意思。學會使用詞語。
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火車票讓學生認識生字:昌、鋪、調、硬。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孩子們,你們所認識的字是從哪裏認識的?
2、孩子們交流各自的識字方法。
3、引入新課。
二、識字加油站。
1、觀察大屏幕上的車票,說說上麵有哪些不認識的字。
2、認識上麵的生字:昌、鋪、調、硬。
3、讀生字:同桌讀、抽生讀。
4、拿出課前準備的車票,和同桌一起看看上麵還有哪些不認識的生字,想辦法認一認。
5、討論: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從哪些地方認識新字。
三、字詞句運用。
1、看看圖上畫的是什麽?像什麽?說一說。
2、試著說一說。
3、學習句子:
(1)弟弟的鞋像鳥窩。
(2)爸爸的鞋像小船。
4、讀詞語:
柳條 雲朵 楓葉 椅子 路燈 胡子
5、你能用剛才那樣的句子也說說上麵這些物體嗎?
6、學生全班交流。
(1)柳條像姑娘的發絲。
(2)雲朵像羊。
(3)楓葉像郵票。
7、師:你有哪些理解詞語的方法?
8、讀句子,理解句子裏詞語的意思。
隱蔽:即隱藏,這裏指小灰兔藏在草叢裏麵。
煩惱:困難,拿不定主意,心煩。
流連忘返:這裏指山水像畫一樣美,讓人流連其中,舍不得返回。
四、今天,你有什麽收獲?
第 2 課時
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留言條的用處,並學會學寫留言條。
重點難點:
讓學生了解留言條的用處,並學會學寫留言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你們遇到過有事外出,但家裏有沒人的情況嗎?這個時候,你應該怎麽辦呢?
揭示新課:學寫留言條
二、學習留言條。
1、閱讀留言條。
留言條
媽媽:
外婆做了我愛吃的紅燒肉,我就不在家吃飯了。外婆還要給你們帶些好吃的,晚飯您少做
點兒菜。
小新
11 月 4 日中午
2、看看留言條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應該怎樣寫?
3、重點部分是正文,想想正文應該怎麽寫?
三、學寫留言條。
1、從下麵選擇一種情況,寫一張留言條。
(1)去辦公室還書,老師不在。
(2)通知小芳明天上午九點到學校參加書法小組的活動,但是她家裏沒有人。
2、學生寫留言條。
3、分小組交流留言條。
4、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寫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第 3 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我的發現”,讓學生了解顏色的分類。
2、積累並背誦關於風景名勝的名言。並學著搜集相關的名言。
3、繼續培養愛閱讀,愛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積累並背誦關於風景名勝的名言。並學著搜集相關的名言。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二、我的發現。
1、請孩子們自由讀,看看有什麽發現。
2、請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3、同桌互相交流,想想還有其他顏色嗎?
4、全班交流。
三、日積月累。
1、出示名句: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3)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2、自由讀一讀,不會讀的字拚拚音。
3、看誰能熟讀成誦。
4、想一想:還有哪些描寫風景名勝的名言警句。
5、搜集描寫風景名勝的名言錦句。
四、我愛閱讀。
1、請孩子們自由閱讀畫家鄉。
2、自由讀,想一想:
(1)文中講了哪些同學的家鄉?
(2)他們的家鄉在哪裏?
(3)他們的家鄉都有些什麽特點?
3、請同學匯報。
4、你覺得閱讀的樂趣在哪?
五、總結:今天,你有什麽收獲?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 1996 - 2019 衣錦還鄉網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华山村